12月30日,廣東交通集團發(fā)布消息,晚上6時,隨著運行人員合閘,“新上崗”的“電引擎”——設于深中通道東人工島的110千伏變電站源源不斷將電能輸送到現場,深中通道配套電力工程完成建設正式投產,項目主線實現“電聯(lián)通”,將為貫通后的“精裝修”及未來運營提供強勁的電力支撐,以“滿格”電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(qū)建設。
深中通道是集“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。項目全長約24公里,主要由長6.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、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、主跨580米中山大橋、長約13公里非通航孔橋、東、西人工島及互通立交等關鍵構造物組成。
為保障未來行車環(huán)境的安全舒適性及全線應急救援高效性,深中通道全線配套了路燈照明、全覆蓋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、通信及消防設施等,總用電容量需求大,約為44000千伏安,沿線分布設置超過130臺變壓器等,對供電穩(wěn)定性要求高。
為確保深中通道供電高可靠性,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協(xié)同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專門在東人工島建設110千伏變電站,采用雙回路110千伏高壓進線登陸東人工島。同時,項目中山側配備了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智能10千伏配電開關站,該站應用先進的速斷型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技術,能確保故障恢復時間達到毫秒級。通過東人工島110千伏變電站、海底隧道、西人工島及橋梁沿線配置的變壓器、高低壓柜等,會同中山側10千伏開關站及相關設備,項目實現橋、島、隧電聯(lián)通。
據了解,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與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抽調黨員及業(yè)務骨干組建突擊隊,采取過程驗收、集中攻堅的方式,應用預制式鋼結構基建技術,加大人力物力投入,極大提高工效,僅用半年多就實現110千伏變電站投產。
“該變電站是采用南方電網最新標準設計的智能變電站,也是深圳第一座建在島上的變電站,我們全站按照高等級防風防洪標準來設計,最大程度保障深中通道電力安全穩(wěn)定供應。”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副總經理陳健介紹。
在中山大橋現場,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交通工程負責人李偉聰正在測試電力運行狀況,“主線實現‘電聯(lián)通’后,將大大緩解目前通過臨電、發(fā)電機電能源供給總量有限、不穩(wěn)定的壓力,極大改善施工照明及海底隧道通風條件等,提供更為安全的施工建設環(huán)境。更重要的是,這為我們提前調試已經安裝的大量機電設施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有效緩解通車前聯(lián)調聯(lián)試時間緊張的情況,為項目如期建成通車奠定重要的供電基礎。我們也將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,繼續(xù)推進深中通道高質量建設,向著2024年建成通車目標沖刺。”他說。
目前,深中通道正全面開展機電、交安設施安裝及調試等工作。明年通車后,從中山到深圳,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