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6日下午,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注入樁基,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雙層鋼桁梁懸索橋——燕磯長江大橋(鄂黃第二過江通道)南岸(鄂州側)主墩樁基順利完工。
燕磯長江大橋是湖北省有史以來投資建設規(guī)模最大的長江大橋,總投資約137億元。大橋連接鄂州市和黃岡市,全長26.1公里,跨江主橋采用主跨1860米的雙層橋面布置,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,設計時速100公里,下層為4車道城市快速路,設計時速80公里。大橋建設采用“不同垂度四主纜布置形式”懸索橋方案,為世界首創(chuàng),即采用四根主纜,且對應兩根高低不同,從而解決一孔跨越通航水域、臨近機場致橋塔高度受限以及南側橋址區(qū)域存在不良地質構造等施工難題。
大橋南岸主墩樁基采用56根直徑3.2米的鉆孔灌注樁。據(jù)中交二航局項目總工羅航介紹,由于主墩位于地質斷裂帶邊緣,巖層分布復雜、巖體破碎,且臨江地質富含水體,巖石強度軟硬不均,導致樁基成孔過程中極易發(fā)生斜孔、塌孔等問題,是主墩樁基施工的最大難點所在。
為保證成孔質量,項目團隊多次開展專題研討,不斷分析優(yōu)化施工工藝,通過改進鉆頭設計,利用智能超聲成孔質量檢測儀,對孔深、孔徑及垂直度進行檢測,不斷摸索在鉆進深度上出現(xiàn)斜孔的規(guī)律,嚴格調控泥漿性能的關鍵指標,進一步提高清孔的標準要求,對鋼筋籠下放及混凝土灌注工裝進行改進,利用智能化中控中心把控混凝土質量等優(yōu)化措施,有效克服了地質問題導致的成孔風險,保證了樁基施工質量。
同時,為進一步提高鉆孔功效,項目團隊結合巖層分布實際,調配了1200型鉆機1臺,700型鉆機1臺,替代原計劃的550型鉆機,將鉆進分級由原來的五級成孔優(yōu)化為三級成孔,為樁基施工提供“加速度”,圓滿完成主墩樁基施工任務,為后續(xù)承臺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作為串接鄂州和黃岡沿江發(fā)展軸,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的重大交通項目,該項目建成后,將有助于區(qū)域打造“公、鐵、水、空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,支撐臨空經(jīng)濟區(qū)快速發(fā)展,引導航空都市區(qū)形成,支撐武漢城市圈“1+3”空間格局,強化“武鄂黃黃”都市連綿帶一體化發(fā)展。
作者:羅航 李冰清 葛利龍
圖文來源 中國水運網(wǎng)
聲明: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請與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。